为何年轻人为了奢侈品选择付出沉重代价?深究痴迷物质的本质原因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102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看到一位中学老师写给余承东的消息。这位老师说道,已经是大学生的儿子特别爱国,痴迷鸿蒙系统已经到了发狂的地步。刚花近万元买了一部华为mate40,现在要换成mateX2。家里也并不富裕,于是夫妻俩拒绝了儿子的要求,现在儿子离家出走,住到同学家里去了。
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我笑了,真的不敢相信这是一位中学老师发出的消息。作为老师,育人子弟,当自己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的问题,而不是去找到手机的生产厂家,要求厂家停止营销,这是最基本的逻辑,也是解决问题之根本。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听到这样的现象:
年纪轻轻的中学生或者大学生,
有为了买名牌包,不惜去借贷的;
有为了买名牌包,不惜卖卵子的;
有为了买到最新款iphone,对父母大打出手的;
还有为了用名牌护肤品,不惜果贷的;
我们不禁要问:在这些孩子的眼里,为什么这些奢侈品就这么吸引人?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得到呢?
很多人把这归结于父母的溺爱。因为当孩子小的时候,孩子要什么,父母就满足,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我喜欢什么,我就要得到”的习性。等到孩子长大了,胃口也大了,当父母已经没有能力再满足孩子的胃口时,孩子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得到。
而一个还没有工作的学生,能够尽快得到钱的方式,往往都不是通过光明正大的途径挣得的。
溺爱,这是家长们经常提起的一个词,但我感觉,溺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具体到个体事件上,就如同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我更愿意换一个词语来说,即没有原则和底线的错误的爱。
从表面上来看,导致孩子过于看重物质的原因,确实有父母没有界限的教育责任。
然而,如果具体到现实生活中,我又感觉这样的说法并不能说通。在现实生活中,我一直秉承着“能够满足孩子就尽力满足孩子”的理念,但是仍旧有很多时候,因为我的经济承受能力,我还是不能满足孩子。所以,如我一样的父母,也并不能在孩子小的时候,只要孩子开口,就能满足。孩子一样会遭遇很多父母不能满足的时刻。
而在我“尽力满足”下长大的女儿,并没有对于外在的物质过于看重,相反,她还对物质有着那么一些不在乎。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孩子如此呢?
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看,这些孩子并非被溺爱,而是缺爱。
儿童寓言小说《小王子》中,小王子居住的小小星球上,有一天长出了一株不一样的植物,开出了一朵漂亮的玫瑰花,小王子认为这朵玫瑰花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花。然而等到小王子到了地球上,发现了一座玫瑰花园时,他很失望,原来他的玫瑰花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但是狐狸让他明白了,他的玫瑰花的确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驯养了玫瑰花,玫瑰花也驯养了他。
这驯养是如何发生的呢?每天,小王子给玫瑰花浇水,捉虫子,陪她说话,满足她各种各样的小刁难……就是在这样琐碎的日常行为中,驯养产生了。
这驯养,既是链接,既是爱
。
精神分析心理学有一个共识:孩子要形成稳定的安全感,需要一个条件——在3岁前,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没有严重的分离(超过两个星期的分离即为严重),而且和妈妈的关系要有很高的质量。
达不到这个条件,孩子的心就很难发展到能真正体会到无形无质的爱。
深入研究那些痴迷于物质的孩子,了解他们的家庭关系,你就会发现,这些孩子几乎无一例外的没能满足这个条件,没能完成爱的驯养。
《奇葩说》有一道亲子辩题:《父母要不要教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其中谢楠讲道:我们家俩孩子争得鸡飞狗跳,及其琐碎,他们争到最后到底争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父母的关注度。
谢楠的辩论,可以说道出了孩子争夺的本质。
孩子对于物质过于追求,其实本质亦是相同,是对爱的渴望。
心理医生沈东郁对此分析道:名牌包包、iphone都是过渡客体,在他们眼中是爱的象征,对物质的追求是对爱的渴望。
这里有个大家可能陌生的心理学专用名词:过渡客体。
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小孩子,他们会特别钟爱一个小毯子、小枕头或者毛绒玩具。即使脏了臭了破了,孩子仍旧每天带着它,不让洗不让扔。
仔细想想,这些小毯子、小枕头或者毛绒玩具,大都和妈妈有关。或者和妈妈一起用过,或者是妈妈买来送给孩子的,总之,它们有妈妈的味道。
孩子的小枕头、小毯子和毛绒玩具,既是母爱的过渡客体。
想要清晰理解心理医生的这句句话,还要从母爱这个话题开始说起。
母爱是什么?
当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孩子哭了,妈妈会立刻关心他,回应他,给他喂奶。这一刻,母爱借由妈妈的乳房传递,妈妈的乳房则是母爱的过渡客体。
当孩子想要一个玩具,妈妈看到后,买给他。这个时候,母爱借由玩具传递,玩具即是母爱的过渡客体。
如此这般的情形无数次发生,最终量变引起质变,有一天孩子终会体会到,母爱不等同予乳房,不等同于玩具,母爱是无形无质的。在这一刻,孩子真正理解了爱。
有了这样的领悟,孩子就会放下对过渡客体的执着,或者说,对有型有质的母爱过渡客体的执着。
假若母爱的积累效应不够,甚至,孩子在幼儿时期获得的母爱极少,这一领悟没有发生,那么,就会导致一个结果——孩子对有型有质的母爱载体非常执着。
所以,对于物质过于执着的孩子,溺爱不是答案,严格管控孩子的狼爸虎妈也不是答案。答案在于,在幼儿时期,你给孩子的母爱是否够多
。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我是一诺妈聊育儿,80后全职宝妈一枚,一手带娃一手码字,致力于做科学育儿的践行者和分享者,如果您喜欢,感谢您的关注,让我们一起探讨育儿那些事。
一诺妈聊育儿
九七分享吧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QQ2387153712删除,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者还不错的请给小编点个小赞(◠‿◠),小编每天整理文章不容易(ಥ_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