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菜”共生、蔬菜生产“机器换人”……青浦“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101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东方网记者王泳婷3月16日报道:近年来,上海蔬菜生产中“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突破这一瓶颈,作为全市重要的绿叶菜种植基地,青浦区大力推进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绿叶菜机械化生产和智能化水平。
蔬菜生产“机器换人”
“咔嚓咔嚓——”,走进位于青浦区重固镇新丰村的春昌蔬果专业合作社,菜地里正上演着一场“机器人大作战”的好戏。只见起垄机、深耕机、移载机轮番上阵,一块块田地瞬间完成翻耕、起垄,蔬菜播种机不一会儿就将几行蔬菜栽插完毕……种植户周多田一边通过遥控器远程控制着各类机器一边告诉记者,“以前一个大棚需要配备10人,现在只需要1至2人,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同时又增产增收,一举两得啊!”
从育苗、播种,到深耕、施肥,再到收获、包装,该合作社已设有整套循环机械化生产体系。记者了解到,合作社通过囊括了基质搅拌、填装、播种、撒料等步骤的全自动育苗流水线进行育苗,并引进了高密度蔬菜移栽机及精密蔬菜播种机,通过人工供苗的半自动方式开展供苗、起穴、移栽、覆土、移动等流水作业。相比传统人工翻耕,合作社通过机械化土壤深耕作业,再配合有机肥施撒播,以有效缓解蔬菜保护地土壤盐碱化问题,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蔬菜品质。另外,合作社应用自走喷杆式喷雾机给蔬菜进行施肥、施药。
上海春昌蔬果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赵世豪表示,拥有了整个循环机械化生产体系后,适时机械收获、机械包装和冷链的无缝衔接,降低二次污染,保证了绿叶菜的鲜嫩,而且无损伤,既节本增效,又提升了品质,体现出绿叶菜的“安全、绿色、优质”。“我们将继续提升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为蔬菜稳生产、提效率、降成本、增效益提供重要保障。”赵世豪说。
“鱼菜共生”打造生态循环农业
把养鱼和种菜放在一个大棚里,用循环水养鱼,不用换水而水质无忧;种菜不施肥加土,靠养鱼水中的养分,也能茁壮成长。
在位于青浦区练塘镇的上海绿椰农业专业合作社鱼菜共生示范基地,一个既养鱼又种菜的大棚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了解,这里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等实现了自动监测和调控,鱼粪通过水资源化处理,把低浓度养殖粪水转化为水溶性肥料,实现了种养循环全利用。
数据无线传输终端、光照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探头装置……在该基地里这个六七米高的“鱼菜共生”温室大棚中,这些数字化“配置”通过将工业智能化技术系统运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打造出高精准把控的环境。上海绿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永军告诉记者,在整个系统中,蔬菜生长所需的营养,来自鱼池中的水过滤后形成的“营养液”;“营养液”被蔬菜吸收“脱肥”后,又流回鱼池供鱼生长。不仅达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用土和肥”的有机循环状态,还实现了蔬菜与鱼兼得的双丰收。
在这位新农人看来,数据是未来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刘永军给这些设备安上了“智慧大脑”,通过智能管理云平台,实现设备系统协同交互作业、24小时连续标准作业;通过智能大棚传感器,实时监测,自动调节光照、湿度、营养,达到分布式检测,系统集中式管理。“我们还在养鱼的蓄水池里安装了数据无线传输终端、光照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等设备,可以更加精准地按照鱼的尺寸、密度、摄食情况等数据严格完成投喂工作。”刘永军说。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青浦区首家“鱼菜共生”智能系统的诞生,离不开本土企业上海晋泷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上的支持,通过数字孪生、物联网技术手段融合,构建动态实景可视化数字农业,呈现多场景、多业务协同、动态交互的数字农业立体全景图,实现在立体直观的种养场景中,对温度、湿度等关键数据的精准把控,不仅减少用工、降低成本,更大幅提升了蔬菜、鱼产品的质量与产量。
上海绿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智慧鱼菜共生项目,也掀开了青浦数字农业的新篇章。对于“鱼菜共生”,刘永军希望在突破农业工厂化过程中寻找到一条可以标准化落地盈利的方案,除了“鱼菜共生”智慧工厂方案,希望今后可以找到除“鱼菜共生”以外其他可实现的方式。
(受访者供图)
九七分享吧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QQ2387153712删除,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者还不错的请给小编点个小赞(◠‿◠),小编每天整理文章不容易(ಥ_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