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由水军横行,小红书知乎们终将变成互联网“鬼城”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101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理想的互联网世界,应该是人与人之间共享知识与经验。但现实或许并非如此,用户面对的往往是一个充斥着大量虚假内容、" 机器人僵尸号 " 的互联网鬼城。
实际上,雇佣网络水军、实施流量造假、人为刷量控评 ...... 一些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干预搜索信息,影响网络舆论的现象已持续多年让人诟病。
今年央视 315 晚会,这一乱象又遭点名。
央视曝光的内容显示,网络中充斥着大量人为干预和展示的信息,用户往往以为是自己检索查询而来的种种信息内容,其实大概率是所谓口碑营销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创造并 " 喂养 " 给你的。
在操纵网络信息的同时,这些口碑营销公司们还在谋取大量的利益," 开张 " 一单少则几千,多则几十万,往往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网络信息,如何被操控?
在网络消费市场,用户想要确认某公司、产品口碑是好是坏,往往会依据搜索结果、用户评价、问题回答、文章信息等进行综合评价。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特性,大量的口碑营销公司找到了他们眼中的所谓 " 商机 ",那便是通过种种手段来操纵网络信息,给用户营造一个虚假繁荣的互联网 " 鬼城 "。
首先是制造大量的虚假问答内容,通过大量的真实账号组建所谓的水军来操纵各大信息平台上的内容导向。
例如在指定的话题内容下,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将预先设置好的导向性内容展示在用户面前,或者通过大量的水军账号提升特定的内容数据,有目的得制造所谓的 " 热门 " 内容。
央视曝光的英迈思上海分公司一位严经理就表示,网民在问答、百科、论坛等寻求帮助时,所看到的问题和答案,很多都是由他们这样的口碑公司冒充真实用户做出来的。
第二是控制搜索结果,通过 " 万词霸屏 " 等技术工具,控制上万个海量关键词的搜索结果设定,让指定的内容优先显示在关键词的搜索结果页面。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例如某学校购买了这类技术服务后,用户搜索大量的关联词(如品牌校区、靠谱小学、靠谱校区)后,该学校的相关内容总会优先显示给用户。
当记者问及这类服务是否需要提供相关资质时,口碑营销公司人员回应称完全不需要任何材料,甚至个人用户只要付费都可以做。
第三是利用机器人等手段自动快速地生产大量拼凑型文章,冒充为用户评价、真实问答等内容来误导用户。这样快速产生的大量垃圾内容,也是为了口碑营销公司左右搜索结果而服务。
第四是黑公关、技术删帖等手段。例如用户不利于某公司、产品的真实投诉,可以被口碑营销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在前端展示页面直接屏蔽处理,其他的用户根本就无法看到这样的真实内容。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另外包括某些公司拖欠工资等负面信息,口碑营销公司同样可以通过篡改标题甚至是强制删除等手段来处理,让所有不利于客户公司的信息都能在网络中被抹去。
操控信息的形式,还在"变异"
央视 315 晚会的上述曝光内容,可以理解为硬核的 " 技术流派 ",这些口碑营销公司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来实现操控网络信息,操控舆论进而实现牟利的目的。
在这之外必须看到的是,操控信息的形式还在不断 " 变异 "。
例如在无数用户奉为吃喝玩乐 " 神器 " 的大众点评上," 职业大 V" 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在此前多家媒体的曝光中均有提到,所谓的职业大 V 与各类商家以免费试吃试用等方式进行有偿点评。
所谓的 " 合作 " 费用会根据点评数量规模、大 V 的级别来进行浮动。这背后是一整条刷点评的产业链,由第三方公司联络商家,组织大 V,分发给粉丝、水军来做出虚假点评,最终 " 交作业 "。
这种一气呵成的虚假点评生产流程,不仅会扰乱用户的消费决策和体验,也会出现 " 恶意差评 " 等现象让部分商家受到攻击和损失。
对此也有不少网友直言网络平台逐渐变味,能看到的真实评价越来越少,虚假好评和恶意差评则越来越多,平台内容逐渐失去了参考意义。
此前 2 月份,有媒体在淘宝、拼多多等多个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不少店铺明码标价售卖刷分刷评服务,有的店铺月销最高能达到上万单。服务范围涉及短视频、电商、本地生活等多个领域的头部平台。
据了解,此类 " 刷好评 " 服务的价格基本在每条几十元到百元不等。当商家购买服务后,店铺会派单给事先招募好的网络水军,提供设定好的内容方向和操作流程,再由水军们按流程去网络平台创造虚假点评内容。
图源:新快报
基于此,在小红书、豆瓣等平台中也会存在大量招聘点评写手的招聘广告,一些高等级用户往往因其天然更具备可信度,所以成了这些刷好评公司眼中的香饽饽。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操作手法还会出现在影视作品的推荐、种草、评分领域。
例如去年 12 月 1 日爱奇艺年底大剧《风起洛阳》引发的评分争议。这部有宋茜、王一博等流量明星加持的剧集,原定于当晚 8 点上线,但由于技术原因延迟了一小时左右才正式开播。
然而就是在这还未开播的一小时中,豆瓣的评分区就已经展开了一场大战。彼时网友们发现,电视剧一集都还没播,大量的 1 星差评就已经超前赶到。
这些差评中充斥着大量仿佛已经看了好几集的用户,用各种各样的口吻猛踩电视剧以及几位流量明星主演。
有意思的是,同样超前赶到的还有不少 5 星好评,有网友赞叹道: " 不管是布景、道具、打光还是演员妆容造型,甚至是群众演员的服饰,都可以说是最大程度地贴近历史 "。
然而需要再度强调的是,这些煞有介事的评论在豆瓣吵得不可开交时,这部电视剧压根还没播出。
当然,这样的 " 变异 " 还有小红书平台备受争议的虚假滤镜,伪装成生活好物分享的广告,各大短视频、直播平台的网红探店等等。总的来说,无论形式怎样变化,目的都是操控网络信息来牟利。
平台是不是该做点什么了?
不难发现,无论是央视 315 曝光的口碑营销公司,还是持续变异的虚假内容招数,都必然需要寄生于各大网络平台中。
根据黑猫投诉平台搜索结果显示,涉及刷好评、刷单、种草、水军的有效投诉超过 3 万件。百度、知乎、小红书、购物平台评论区等内容分享社区成为重灾区。
当然,这样的寄生依附关系,并不意味着平台也在同流合污。去年 3 月,大众点评就曾对 11 家运作虚假宣传的公司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维权。
其中有一家被告公司在长达 3 年时间里,通过熟人介绍、互联网宣传等方式招揽客户,为一批商户开展 " 点评优化服务 ",通过人为操纵的方式提升商户在大众点评上的星级,包括评价提升、访客提升、收藏量提升等。
对此法院认为,该类公司不但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大众点评商誉,亦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被告公司立即停止实施虚假宣传、混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赔偿大众点评经济损失 50 万元人民币。
除大众点评外,淘宝、微信、百度、抖音、快手、B 站等一众网络平台过往也均对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等问题展开过针对性打击。
例如上述提到的电商平台中有不少店铺明码标价售卖刷分刷评服务,ZAKER 新闻通过相关的多个关键词搜索后发现,已无法搜索到对应服务的店铺及其他相关结果。
但不得不提的是,互联网平台方还需要进一步拿出诚意,让用户和市场看到打击举措产生的实际成果。
另一方面早在 2018 年开始,相关部门便持续开展 " 净网行动 "" 清朗行动 " 等整治行动,出台各类管理文件强化管理,其中非法删帖、黑公关、虚假信息、网络水军等均是重点整治对象。
例如在 2021 年 1 月 8 日,相关监管部门在《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 》中,便对日益泛滥的刷票、刷量、刷评论及制作虚假账号给出了处罚细则。
今年 3 月 1 日起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指出,要求不得利用算法操纵榜单、控制热搜等干预信息呈现。
可以预见的是,监管层面的整治力度持续加大,也势必会对互联网平台产生指引和推动作用。
ZAKER 新闻出品
文 / 曾宪天
九七分享吧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QQ2387153712删除,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者还不错的请给小编点个小赞(◠‿◠),小编每天整理文章不容易(ಥ_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