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建筑成为“微型发电厂”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11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城市建筑成为“微型发电厂”,用电不仅自给自足,碳排放量也将极大降低。这一未来构想已经逐步走进现实。3月15日,四川省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该研究中心将立足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应用核心技术,解决建筑方案设计技术、建筑热工与节能技术、建筑施工图设计技术等行业共性的关键问题。
作为推动建筑领域实现低碳零碳发展的重要手段,光伏建筑一体化将在未来得到长足的发展。而新成立的四川省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则以建筑设计为先导,解决光伏建筑一体化在技术上的难题,同时进一步推广光伏建筑的应用。
“建筑上有许多规范标准,但光伏建筑还是一个‘无人区’,相关标准规范需研究制定,同时也需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四川省建筑光伏一体化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卿鹏告诉记者,从技术方面来看,当下市民使用的窗户、幕墙等是不带电的,但建成光伏建筑后,相关的窗户、幕墙将变成带电的,如何解决防漏电、用电安全等都需进行不断深入研究。
据卿鹏介绍,目前该研究中心有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等共计33人,已主编完成四川省地方标准《四川省碲化镉发电玻璃建筑一体化系统应用技术标准》,参编四川省标准图集《碲化镉发电玻璃建筑一体化系统构造》。
光伏建筑一体化其实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让建筑成为微型发电厂,即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阵安装在建筑的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以满足建筑物本身的用电需要,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分布式光伏体系。
记者在现场看到,作为该技术的一项应用,一块发电玻璃立在大厅内。虽然成都当天的太阳光线并不特别充足,但可以看到,玻璃上方的灯泡始终亮着。“这是专门为成都地区设计的弱光性材料,一块玻璃1.92平方米,一年可发电260多度。”据卿鹏介绍,新研发的碲化镉发电玻璃也已经下线生产,预计将于今年6月量产,该玻璃的发电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碳排放”也是发展光伏建筑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一组数据便不难看出发电玻璃的优势。”卿鹏说,热电厂发1度电需要排放900克碳,而利用太阳能产品,单晶硅发1度电排放66克碳,用最新的碲化镉发1度电则仅排放11克碳,减碳效果十分明显。
未来,四川省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立足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应用核心技术,加强解决建筑方案设计技术、建筑热工与节能技术、建筑施工图设计技术等行业共性关键问题。推出发电、保温、装饰一体板盒装系统,可呼吸式发电幕墙系统,光环境模拟以及分析设计方式创新产品,全面推动四川省以碲化镉发电玻璃为代表的先进新材料、新能源的技术推广与实践应用。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九七分享吧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QQ2387153712删除,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者还不错的请给小编点个小赞(◠‿◠),小编每天整理文章不容易(ಥ_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